發表文章

【書介】在變動的時代中,掌握人生的方向盤。

  想到未來,思考就癱瘓?   對未知的未來感到恐慌,卻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?   如果我做的工作十年後會消失,該怎麼辦?   如果你有這些想法,那麼也許你該跟未來學家談談。  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,書名就叫做《也許你該跟未來學家談談》。   作者布萊恩.大衛.強森是一位未來學家,他不會幫你發預言,不會告訴你該走哪條路;但是他會幫助你,找出自己想要的未來,並且朝著自己想要的未來前進。在想像未來、打造未來之前,很重要的一步是--打破對未來的迷思,通常這些迷思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阻礙,它們喚起我們的恐懼,癱瘓我們對未來的想像,使我們舉步不前。   穿過了恐懼的迷障之後,就可以開始打造未來了。打造未來的三個步驟是:   1.想像未來   2.找出未來助力   3.逆向鑄造   這三個步驟說來簡單,其實需要耐心。想像未來需要細節,細節愈多愈好,而這需要花時間去思考;找出未來助力,需要連結相關資源:身邊的親友、工具及專家,這需要勇氣和行動力,而逆向鑄造,除了將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之外,還需要執行力和續航力。   這三個步驟說起來都不難,但難就難在實際執行,每個步驟都需要花時間,需要你持續的行動。我認為這本書最棒的其實是--在未來助力的部分,書中提供了實際的做法,提到如何打造自己的團隊,如何尋求專家的支持,與適合的人連結,其實對你的未來大有幫助。   如果你對未來有著焦慮、恐慌、無力感,這本書將反轉你對未來的認知,找回掌控感;如果打造未來的路上,你需要支持和引導,這本書將提供你方法,找到適合的隊友和導師;如果你覺得未來與現在的距離太遙遠,這本書教你拆解目標,一步步縮小與未來的差距。    本書的第一個快問快答,需要找背景不同三個人聊聊對於未來的看法(作者強調,答案要有根據,從他們的親身經驗得出),我做了這個作業,過程很愉快,我跟一個法律系的研究生聊天,一個二十幾歲的大男孩,聊為何大一時決定走法律,他說一開始覺得可能適合,就選了這條路,愈走就愈確定自己的方向。   喔,所以不用一開始就下定決心,也不會忽然哪天醒來就知道自己將來的路,都是慢慢摸索出來的啊。   你會跟別人聊未來嗎?我以前不會耶,但我發現跟別人聊未來,其實滿有趣的,你會更認識這個人的價值觀,也會得到不同意見和觀點,走出自己的同溫層。也許在這個過程當中,就找到可以支持自己的隊友也說不定。 購書連結

愛不是控制,是接受彼此真實的樣子。

 這一篇不知道在寫啥,哈~ 這兩天忽然頓悟了些什麼,很想把它寫下來,就這樣。 這篇單純是個人的自省,如果有不小心戳中你,可能表示你有同樣狀況,也滿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。      老是覺得媽不關心我、不支持我,對於媽從不管我,我覺得不滿,就不能再多關心我一點嗎?無止盡的討愛,得來的總是失望,因為我希望媽用我想要的方式愛我,但媽媽是媽媽,不是我。雖然總是失望,卻繼續進行著無效的行動。   但有一天我頓悟了。   有的時候我會很焦慮,總是覺得跟媽媽相處的時間不多了,怕後悔沒有時間多陪陪媽。那時,我問自己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我會這麼害怕?」然後,我得到了答案。   之後我打了個電話,一開始結結巴巴地說不出口:「呃……說起來很尷尬,但我只是想說……想說我真的我愛你,你是我最重要的人。」   然後接著說:「我知道你一直用你的方式愛著我,你不用回應我沒關係,不用說些你不習慣的肉麻話,我只想讓你知道--我愛你。就算你不善表達感情,不太會說鼓勵別人的話,我還是很愛你。」   說著說著,眼淚就啪噠啪噠掉下來了。   鬆了一口氣,原來是這樣。   正視了自己的心意,不再要求對方變成自己理想的樣子,如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情感。   放下不合理的期待與控制,放對方自由,也讓自己自由,海闊天空。   有人說,愛的反義詞是恨。   有些人說,愛的反義詞不是恨,而是冷漠,不關心人。   而我認為,愛的反義詞是控制,以愛為理由,希望對方滿足我的所有需求。   那愛是什麼?愛是接受彼此真實的樣子。     有些人說愛你,實際上還是愛自己。     「我那麼愛你,你為什麼不……?」   「你再怎樣(或再不怎樣),我就不愛你囉。」   「你這樣做,讓我很難過。」   「如果你愛我的話,你就會……(去做某些事)。」   隱藏在愛的表象之下,是由不安全感所驅動的,無止盡的需索和控制。   透過愛的謊言,操控對方的情緒和行動,藉著這個過程,讓自己覺得有權力,建構自己的安全感。   如果對方回應了自己的需求,就代表對方在乎我,我是重要的,而有安全感,可惜這樣的安全感只是暫時的,因為自我價值低落的根源還在,不安全感仍持續存在,只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,不斷證明這份愛的真實性。   很多時候,偽裝在愛的面目之下是「控制」,希望對方按著我的心意,而「控制」來自內在力量的缺乏。      我們的關係,常常就在這樣的循環裡而不自

讀《觀看的方式》約翰.伯格(一)

  讀《觀看的方式》約翰.伯格 很少讀到一本書沒有目錄的,這本書是其中一本。 說是散文,其實不是;說是研究專書,這一本又滿好讀的,目前無法界定它是哪一類的書,大概介於兩者吧。 本書提出許多具啟發性的想法,對藝術史有些科普和批判、思考,從過去的藝術作品探討物化女性的現象,又從油畫傳統談到廣告之於觀眾的影響,相當具有警世意味的一本書。 一開始我以為這本書是要跟我們討論,「觀看」與「語言」的關係,文化、信仰如何影響我們觀看的方式,形成潛在的觀點,後來覺得作者想探討的主題,似乎更加豐富,雖然沒有一個清楚的脈絡可循,但還是存在著脈絡。 簡單摘要這本書,討論的主題有: 一、「觀看」與「對話」的關係,觀看方式的轉變,藝術品之於一般人的意義,過去的藝術之於我們的重要性。 二、探討赤裸與裸體,女性成為被觀看者,成為一種景觀。歐洲的裸體畫的特殊性,及其設定的觀看對象(通常為男性),裸體畫如何將女性物化,使畫中的女性的嫵媚的神情、體態為讀者(通常為男性)服務,女性如何將這樣的價值觀內化,而這種文化上的不對等延續到如今。 三、為統治階級而服務的藝術傳統。文藝復興時期,對統治階級或財主而言,擁有畫作成為財富和階級的象徵,收藏藝術品成為一種炫富的手段,而對畫家而言則代表大筆財富。當時,為藝術而藝術的人,是少數中的少數。遵循藝術傳統而生的作品大多消失,而少數留下的作品可稱之為美術作品,而今天我們所認為的藝術傑作,只是其中的一小小小部分。 四、廣告繼承油畫傳統,為觀者服務,強化「擁有愈多愈幸福」的思維,然又與油畫傳統有所區別,油畫畫的是觀者真實擁有的物品,而廣告則提供未來式的夢想。

【yona選書】親愛的,我把寫作變簡單了!(一)

 今天要推薦給大家的書是: 《故事可以這樣寫》蓋兒•卡森•樂文/著 yona評語:五顆星。輕鬆、好讀,讀完就可以建立紮實的基本觀念,還附上有趣練習題。也許是身為兒童寫作課教師,很懂寫作中會遇到的難題,而書中作者針對各個難題一一化解,把寫故事變簡單了˙。 本身非常喜歡這本書,跟其他教寫作的書不同。第一,你會感覺到作者蓋兒小姐好像一個有智慧又溫暖的好朋友,跟你掏心掏肺,聊聊寫作這回事。這本書好像寫作的敲門磚,在我寫作初期,幫助我建立寫作的信心。 第二,看完這本書你會真的覺得--開始寫故事沒有那麼難! 第三,暫時沒有靈感沒關係,作者跟你分享她的靈感,讓你去自由發揮,每章附上有趣的習題可以自行練習。而且作者還跟你分享她找靈感的秘技!天哪!怎麼會有這種人?願意將最寶貴的靈感與人分享,這是我喜歡這本書的最大原因,本書出自一顆慷慨、樂意分享的心。 克服寫作的第一個難關--腦中的批評 作者分享她如何面對腦中無休止的批評,以及實際面對別人的批評。教寫作技巧的書很多,但會提到一些內心層面困境的很少,這本書是其中一本,相信很多人之所以放棄寫作或抗拒寫作,是因為覺得自己寫得很爛、很不好,像我就是這樣,一開始想寫卻不敢寫,所以她的分享真的幫助了我克服這一關。 寫得不好也沒有關係。讀愈多,寫愈多,你就會寫得愈好,寫得愈好,你就會想寫得愈多。就算有時候覺得自己寫得很垃圾,那也無妨,寫著寫著你就會發現裡面有黃金。 克服了內心認為寫得很爛而放棄的第一關之後,接著是「靈感」。沒有靈感怎麼辦?作者不藏私地分享她個人的秘技,有些朋友乍聽很疑惑,但其實是有道理的,以下我們就來分享。 第二個難關--沒有靈感 1.把握靈感 沒有靈感的時候怎麼辦?作者說她其實不是那種靈感很多的人,可是每次靈感來的時候,她都把握機會。如果你是靈感很多的人,那恭喜你!如果你是靈感不多的人,歡迎你繼續看下去。 2.開始寫 作者蓋兒小姐說她沒靈感的時候,就會開始寫一些垃圾,像: 「我沒有靈感。」 她從《最美的》小說筆記中摘錄出來幾句: 「這是個愚蠢的練習,以這種速度打字真痛苦,我的大拇指好痛。」 沒有靈感的時候,拿筆開始寫的動作會啟動你的大腦。這點我很相信,如果大家有腦力激盪的討論過,就會知道這種感覺,討論結束之後,你的腦袋像噴泉一樣不斷冒出各種想法。 身為一位得獎作家,她很坦誠地說自己:從沒停止寫垃圾。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笑了,如果大神每